漏水常常悄悄發生,等到牆面出現水痕、壁癌,損失早就一發不可收拾。
許多人都聽過「熱顯像抓漏」這個科技工具,但真正要動手用,卻不知道怎麼用熱顯像抓漏?
這篇文章將一次告訴你熱顯像儀的運作原理、操作步驟和判讀技巧,讓你不再靠猜,用最有效的方法找出漏水源頭。
先搞懂怎麼用熱顯像抓漏,避免白忙一場
很多人以為熱顯像儀是萬能工具,只要掃一下就會自動顯示漏水點。
實際上,它的原理是「觀測表面溫度差異」。
當牆體或地坪內有滲水時,因為水分導熱性高,受熱或降溫速度會與乾燥區域不同,因此在螢幕上會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。
這些溫度異常區域,就是研判滲水路徑的重要依據。
也因此,如果外部環境溫差不足(例如溫度太均勻),或檢測時沒有考慮冷氣、陽光等干擾,判讀就很容易失真。
先理解這個原理,才能在實際操作時減少誤判。
「怎麼用熱顯像抓漏?」這幾年是很多屋主和工程人最常問的問題。紅外線熱影像儀看似專業,但其實只要掌握基本步驟,就能輕鬆運用它找出藏在牆內的漏水源頭。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,怎麼讓熱顯像儀成為你抓漏的得力助手。
怎麼用熱顯像抓漏?3步驟操作流程
在正式使用熱顯像儀之前,很多人會擔心:「是不是很複雜?需要專業技師才能操作?」
其實,只要掌握好基本流程,一般屋主也能做初步判斷。以下這三個步驟,就是最基礎的操作方法:
第一步:環境準備
在檢測前,先關掉影響溫度的設備,例如暖氣、冷氣、電熱器,並保持空間相對穩定的溫度。最好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,這時室內外溫差較大,影像效果最明顯。
第二步:影像掃描
將紅外線熱影像儀啟動後,先調整成適合牆面或地坪模式。接著沿著懷疑漏水的區域,慢慢移動設備,從多角度進行拍攝。別急著只看一個位置,多拍幾張影像比對,會更準確。
第三步:解讀結果
掃描完後,檢查影像中有無顏色異常的區塊。通常水分潛伏的區域顏色會偏冷(藍、綠)或偏熱(紅、黃),視當時環境而定。如果不確定,也可結合水分計或水壓測試做交叉比對,這樣才能更有把握。
這三個步驟看似簡單,但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檢測結果。若不想冒著誤判風險,也可以先請專業團隊操作,再依檢測報告決定後續修繕方案。
怎麼用熱顯像抓漏?操作前後這些步驟別跳過
很多人以為拿著熱顯像儀沿牆掃一圈就算完事,但其實,操作前後的細節,才是決定你能否找到真正漏水點的關鍵。小編整理了一套簡單的流程,幫助你提高成功率:
操作前:先建立溫差條件
熱顯像儀靠的是「表面溫度變化」來顯影。若溫差不明顯,儀器就無法判斷異常區域。
✅ 建議提早放冷(或熱)水在疑似滲漏的管線中,營造熱冷對比。
✅ 若無法改變水溫,可利用早晚的自然溫差提高對比度。
操作中:規律掃描+記錄位置
不要只憑感覺掃一遍就結束。最好分區域、分高度規律掃描,沿牆面、角落、地板都要拍攝記錄,並標記疑似點的位置。
操作後:觀察時間與範圍變化
拍完影像後,別急著收工。隔30分鐘~1小時再觀察一次,看異常區域是否擴散或溫差變化,才能更準確判斷是滲水還是環境影響。
如果你希望一次就把問題釐清,也可以考慮搭配水分計或水壓測試一起做交叉比對,這樣就不用擔心「只靠熱顯像還是看不準」的問題。
「怎麼用熱顯像抓漏」看似複雜,但只要懂得溫差原理與基本操作流程,其實你也能像專家一樣,迅速掌握問題源頭。如果你還是不放心,也可以考慮向【超儀器科技抓漏】租借專業設備與抓漏服務,減少修錯風險,讓家中漏水一次處理到位。
其他人也看了:
超科技儀器抓漏|精準、快速、免打牆!用科技找出漏水根源的最佳選擇
漏水探測器怎麼選?抓漏費用怎麼省?一次解答你的疑問!
房子為何一直漏水?5大漏水原因解析,避開維修坑!